融合与离析:乐圣师旷与顺风耳形象之变迁
张琰;中国古代顺风耳的传说,源于人们崇尚大耳与“耳大为贵”的观念。元代,神话传说中的顺风耳附会到乐圣师旷身上。至明代,《七国传》《春秋五霸七雄列国志传》《封神演义》等小说中,师旷被高明所替代。考察乐圣师旷与顺风耳关系之变迁,进一步探讨顺风耳之身份属性、在不同场景下与其他神灵组合的方式等,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神灵的演变轨迹。
三灵侯祠祀及唐葛周叙事文本化与正统性探析
陈慢慢;宋至清代,北方民众普遍将三灵侯祠的奉祀对象认定为唐葛周三仙,这一主流认知遮蔽了三灵侯的其他身份,其成因是搜神类小说的通行叙事和碑志文献的地方叙事共同将民众关于唐葛周的神灵知识文本化,尤其是其中叙事较早较完整的元刊本《搜神广记》相关条目,其内容在后世广泛流传、影响深远,成为具有典范意义的文本。对比同期碑刻史料可知,该书塑造的唐葛周是忠心谏臣形象,显灵于宋真宗封禅的官方祀典场合,成为民俗观念中主冥的泰山府君的辅神。由于其形象高度符合正统意识形态,受到掌握书写权力的士人群体青睐。明清时期天地水三官祠祀兴盛,唐葛周凭借其正统性列于三官诸说。
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机理、路径及对策
李强;张文倩;闫云;文化创意产品(简称文创产品)凝聚着设计者的文化创意和最新科技,因此,融合科技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简称文创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创产业的逻辑关系,探讨了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文创产业发展的机理与路径,并以泰安市为例,总结泰安市文创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助力泰安文创产业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升泰山文化软实力,促进泰安区域经济发展,同时为其他地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实现的影响机制与实证研究
吕臣;赵奕宁;基于中国乡村研究数据库2021年数据,运用Oprobit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赋能对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赋能共享与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具有正相关关系,更换相关变量、工具变量法估计、PSM匹配等结论稳健。数字赋能共享通过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其中,数字鸿沟的弥合有效性与使用数字技术的成本是其主要传导机制。数字赋能共享红利对数字弱势群体的影响系数明显高于非数字弱势群体,表明加强数字弱势群体的数字赋能共享红利将更有效地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充分揭示了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关键与“牛鼻子”。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的资源配置作用,优化数字乡村内部社会环境,消除数字变革带来的数字鸿沟等消极影响,助力数字弱势群体的数字赋能,将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两化融合”对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基于“两化融合”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马永军;徐弋惠;选取2012─2022年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两化融合”贯标政策对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结果显示,“两化融合”贯标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且通过了平行趋势等系列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显示,“两化融合”贯标主要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及提高供应链协同和技术创新能力等路径提升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且行业竞争对该赋能有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两化融合”贯标对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大规模企业、低国际化程度企业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
网站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 0